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8-06-22来源:bevictor伟德 浏览次数: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孔德生 执笔人:李平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bevictor伟德

课程名称:结构化学

课程编号08101712

英文名称Structural Chemsitry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8

分:3

开设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等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师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原子、分子、晶体的微观结构、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微观结构和其性能间的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手段和原理,加强对先行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从结构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弄清原子、分子和晶体中电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薛定谔方程的由来和用量子力学研究原子结构的基本方法,理解波函数、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和角度分布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

2.了解用量子力学研究分子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的基本方法,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及配位场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本质,通过分子图初步理解分子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了解分子对称性和群论的概念及其在研究分子结构中的作用。

3.理解研究分子结构的近代物理实验方法,包括光谱(振-转光谱)、磁共振谱、光电子能谱等基本原理,并学会对相关图谱的分析。

4.掌握晶体周期性结构的特点及晶体的各种性质,理解晶体存在的各种类型及其空间点阵型式,初步了解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应用。

5.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够从本质上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绪论

1.了解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内容、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2.掌握常见的量子化学公设,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第一节 经典物理学的困难和量子论的诞生

1.了解黑体辐射和普朗克的量子论;

2.理解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

3.理解Bohr原子结构理论基本要点;

4.掌握德布罗意波的关系式:Ph/λ(重点)

5.理解波粒二象性的实验验证晶体的电子衍射;

6.掌握不确定关系ΔX·ΔPX≥h(重点)。

第二节 实物微粒运动状态的表示法及态叠加原理

1.掌握波函数的合格条件及正交性;(重点)

2.理解 的物理意义,并会求归一化因子;

3.理解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

第三节 实物微粒的运动规律――-薛定谔方程

1.掌握定态及含时薛定谔方程的表达形式;

2.掌握在一维、二维和三维势箱中粒子的波函数、能量表达式及其在共轭体系中的应用。

第四节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算符表达式

1.掌握算符的概念及算符化规则;

2.掌握算符的本征值、本征函数和本征方程的概念;(重点)

3.理解量子力学中平均值的概念及平均值公式的简单应用。

第五节 氢原子与类氢离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及其解

1.掌握核固定近似模型及氢原子及类氢离子薛定谔方程的直角坐标表达式;

2.了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在球极坐标中的形式;

3.理解求解偏微分方程的一般思想―――变数分离以及变数分离的基本方法;

4.理解方程求解过程的结果;

5.了解Θ(θ)R(r)方程的求解结果。

第六节 氢原子及类氢离子的解的讨论

1.掌握能级表达式及几个量子数之间的关系;

2.掌握量子数n,l,m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求解轨道角动量及其Z分量;(重点)

3.掌握波函数中径向和角度节面数的关系。了解实函数与复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七节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表示

1.了解氢原子基态波函数的各种图示方法;

2.理解径向分布函数图示表示的意义;

3.了解角度分布图的作法及各种常见轨道的角度分布图,理解角度分布函数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第八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理论的轨道近似模型―――原子轨道

1.理解轨道近似(单电子近似)模型;(重点)

2.理解中心力场近似;

3.了解屏蔽模型和自洽场模型的思想。

第九节 电子自旋

1.理解自旋波函数和自旋轨道;

2.掌握保里不相容原理及斯莱特行列式表示法;(重点)

3.了解自旋相关效应。

第十节 原子整体的状态与原子光谱项

1.掌握原子的量子数与角动量的耦合;

2.理解光谱项的意义;

3.掌握光谱项及光谱支项的符号表示;

4.掌握洪特规则;

5.掌握等价及非等价电子组态光谱项的推求及基谱项的确定。(重点及难点)

第十一节 原子内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1.理解钻穿效应和屏蔽效应;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重点)

第二章 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

第一节 中的分子轨道及其共价键本质

1.掌握变分法的主要思想及线性变分法对的处理步骤;(重点)

2.理解处理结果的能级公式、SabHaaHab积分及其物理意义;

3.理解共价键的本质。

第二节 分子轨道理论

1.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实质,掌握原子轨道线性组合为分子轨道法的基本原则;

2.掌握双原子分子中分子轨道的类型、符号和能级顺序;(重点)

3.掌握电子填充(构造)原则。

第三节 双原子键和双原子分子结构

1.掌握组态、键级和轨道能的定义;

2.掌握同核、异核双原子分子电子组态的构成,并能从电子组态的角度去解释一些双原子分子的性质。(重点)

第四节 饱和分子的离域轨道和定域轨道

1.理解离域和定域分子轨道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杂化轨道构成的三个基本原则。(重点)

第五节 离域键和共轭分子结构

1.理解σ-π分离与π电子近似的合理性;

2.理解休克尔行列式的构成与休克尔近似;

3.掌握久期行列式的书写和对共轭体系的处理;(重点)

4.掌握轨道能、总能量和离域键、离域能的计算;

5.理解休克尔4m+2规则;

6.掌握电荷密度、键级、自由价和分子图及其应用;(重点及难点)

7.掌握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及其类型。

第六节 多中心键与缺电子分子结构

1.了解缺电子分子的概念;

2.理解三中心键的实质,了解常见的硼烷分子结构及其它缺电子分子。

第七节 分子对称性和分子点群

1.理解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理解群的概念;

3.掌握确定简单分子点群的方法;(重点)

4.了解利用分子对称性判断分子偶极矩、旋光性的方法。

第八节 群表示理论初步(选学)

第九节 前线轨道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理论基础(选学)

第三章 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

第一节 晶体场理论

1.了解络合物价键理论中电价配键共价配键外轨内轨配键的概念与区别;

2.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思想和d轨道分裂的微观机制;

3.理解d轨道的分裂情况、分裂能的概念及应用;

4.掌握晶体场稳定化能的概念、计算及应用,对络合物发光性质的解释(重点);

5.理解络合物畸变和姜-泰勒效应的本质。

第二节 络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

1.理解络合物分子轨道理论的实质;

2.了解σ-π-、及σ-π反馈键的构成;

3.掌握σ-π反馈键的形成对键长及其光谱的影响;(重点)

4.了解氮分子、金属羰基络合物中σ-π的构成。

第三节 晶体场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及配位场理论

1.了解晶体场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节 有机金属络合物

1.理解不饱和烃配合物中配键结构及其对配体性质的影响;

2.了解夹心化合物的结构。

第五节 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简介(选学)

第四章 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分子光谱

1.了解分子光谱的分类;

2.掌握分子转动光谱、振动光谱能级跃迁选律(重点);

3.了解电子光谱的产生及电子谱项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分子的磁性和磁共振谱

1.理解分子磁性产生的原因;

2.了解核磁共振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3.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的原因及简单应用。

第三节 光电子能谱(PES

1.了解X光电子能谱(XPS)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第五章 晶体结构

第一节 晶体的点阵理论

1.掌握点阵、平移、对称格子的概念及点阵和晶体结构的关系;

2.掌握晶胞与晶胞的两个基本要素(重点);

3.掌握晶面和晶面指标(重点和难点);

4.了解晶体的特性和晶体的缺陷。

第二节 晶体的对称性

1.理解晶体的宏观对称元素(8种)、点群(32个)、晶系(7个)及空间点阵(14种)的特征;

2.了解点阵、螺旋轴、滑移面的符号及空间群(230个)的概念、国际符号。

第三节 金属晶体和晶体结构的能带理论

1.掌握典型密堆积A1A2A3的几何特点(重点和难点);

2.了解晶体结构的能带理论;

3.了解合金的构成与种类。

第四节 离子晶体和离子键

1.了解几种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晶体构型;

2.理解离子的极化和键型变异现象的实质,了解晶体化学定律;

3.了解复杂离子晶体结构的泡令规则。

第五节 共价键型晶体和混合键型晶体

1.理解共价键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常见的晶体;

2.理解混合键型晶体石墨的结构。

第六节 分子型晶体和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型晶体的结构特征;

2.了解氢键及氢键型晶体。

第七节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原理

1.了解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方向和强度;

2.掌握劳埃方程和布拉格方程的应用;(重点)

3.理解点阵型式与系统消光的关系。(难点)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验上开设的磁化率和偶极矩的测定,使学生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小计

讲授

实验

上机

习题

讨论

课外

绪论、量子化学公设

3

3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和原子结构

15

14

1

第二章: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

10

9

1

第三章: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

5

5

第四章:分子结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

4

第五章:晶体结构

11

10

1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试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客观题30分,主观题70分。客观试题测试学生对结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熟练掌握程度及应用的灵活程度,考查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主观试题测试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成绩评定方法采取课堂表现、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各占10%、20%和70%),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潘道皑,赵成大,郑载兴等著《物质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含习题解析)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2.郭用猷,刘传朴,刘耀岗,邓从豪《结构化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江元生《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李炳瑞《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张季爽,申成《基础结构化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刘海波

友情链接